松山文創園區裡噴水池旁的憂傷少女塑像。 |
位在城市邊陲與松山菸廠相鄰的台北機廠,原本被農田環繞,隨著信義區土地行情節節攀升,老兄弟松山菸廠已被虎視眈眈的財團給瓜分掉,剩下的空間雖被冠以「文創園區」的美名,實則喪失太多文化保存的精神,身處其中再也想不起當初菸草女工辛勤捲菸葉、包裝的樣貌,即連「空間活化再利用得好」這種客套禮貌的詞彙想拿出來一用,都嫌太牽強。
值錢都會裡的大型土地,一塊一塊逃脫不了被宰割的命運。走在人滿為患幾乎只是另一個大型沒有特色公園的松山文創園區,我悲傷地想著,究竟人聲鼎沸中有幾人知道,現存的園區其實是少少幾個人耗費數載光陰,才得以保留下這畸零又變形的一小方?
眼看著台北機廠也要步入這樣的命運了......
天光毫無保留灑入高達4~5層樓的組立工廠內,像被棄置的各式零件彷彿有了生命。 |
組立工廠一角,靜謐的剪影。 |
搬遷之後,除了澡堂等已命定為「市定古蹟」的空間外,連年虧損巨額的台鐵傾向將其他土地地目變更為商業用地,屆時變賣給財團,相信無論是起百貨或蓋大廈都能填補不小的缺口,當然也因為台灣高鐵打算在南港設站,屆時會有過軌問題而起。希望留下的人只能想盡辦法主張完整的北廠才是古蹟全貌,不過台鐵抱怨如果廣闊的廠區皆被命定為古蹟而保留,那麼龐大的古蹟維護費用得自付,已經在缺錢當口怎麼可能會再做花錢的事?
台鐵的虧損原因真要追究起來,怕不是那麼簡單,以此作為毀壞古蹟的解套方法,看起來好像很正當地讓人心寒哪。但這也突顯出文資法的弱勢與破洞連連,應該要保護具有歷史意涵古蹟文化的文資法,同時也很容易被拿來作為擋箭牌,最終不就是全民的共同資產一起被殲滅了嗎?
聽朋友說,鄰居的中年婦人從前是台北機廠的員工,他們一家人對她的印象就是身上總不脫汙濁斑點、機油味重,尤其是那個時代的藍領,總無法抬頭挺胸如白領階級。
北廠裡最古老的機器,就是這台1889年製造的蒸氣鎚,從清朝劉銘傳時代留存至今。 |
不過,最後一探那巨大整齊、充滿1930年代現代化設計的工業機件空間,即使不是鐵道迷也都很難不屏息傾慕吧,當台鐵員工快速帶領著我們在廠區內蜻蜓點水 般一滑掠一駐足,所有已知和不曾知曉的時代記憶,都像一個個小骨牌被放到應去的位置後挺立著,輕輕一推,時代的畫面立體清晰了,背景音效也跟隨著彷彿嘩嘩有聲地活動起來。
這不就是最珍貴的文化資產嗎?完整、具體、令人帶著想像的、並且有機而非一拍兩瞪眼地死去。這與是否傾日無涉,當然也與「要滿百年以上才算是古蹟」的無聊爭議沒有關聯。(想像這一小方完整的天空再塞進摩天高樓切割原本深遠的視野,想像一制一式毫無特色的水泥堆成巨型圍籠以冷氣和商場圈禁我們,想像我們逐漸對於城市的面貌失去想像......)
公視‧我們的島也 趕在台北機廠的最後一瞥,記錄拍攝下它的風貌,最後看到有些團體由市民自發地討論激盪它的可能性,甚至以工作坊形式去繪製北廠再生的想像,這些都讓人很動容。如果,真由台鐵所願,將部分土地賣給財團, 不求革心自救而以全民資產去填債務大洞,那麼也不過數十年前的歷史記憶將硬生生斷裂, 既無裡子也失面子,腫了富人成癡肥胖子,最後,推波助瀾台北這醜陋城市的惡名多添一筆罷了。
台北機廠的樣貌改變正在發生中,而且還在發生中,希望看似掐住台鐵的文資法也有相對應的解套辦法,希望市民集眾之力有活力地持續討論屬於我們共有的空間、歷史、記憶與資產該如何運用規畫,別讓這最後一瞥就這樣發生。
通風透光的洞洞窗牆面也可能被拆除。 |
辦公區的拱形長廊、洗石子牆很有風味。 |
倘若僅部分保留,台北機廠的歷史脈絡將會變得零碎。 |
已於2000年列入市定古蹟的澡堂。可見利用鍋爐排放蒸氣的輸送管線裝置。 |
仍在使用中的澡堂(置物櫃架與更衣區),待北廠正式搬遷後將走入寂靜任人參觀。 |
台鐵自豪的五金零件與洗手台,自行設計得既典雅又堪用。 |
市民大道回望台北機廠澡堂,拋物線形屋頂和透光用的俗稱老虎窗,靜靜倒映在街道上。 |
註1:松山菸廠(簡稱松菸)原所在地僅保留了部分為市定古蹟,其餘皆規畫為大巨蛋預定地。為搶救老樹與綠地,2007年至 今有些在地居民及環保團體不停奔走請願訴求抗議,可惜政府和財團及「建設」的迷思始終如隨行鬼魅,台北市最後的大型綠地又將被「開發」得支離破碎、都市綠 肺蕩然無存。
註2:對於將廠房或閒置空間開放參觀、與民眾多點互動一事,台鐵一向採取保守作法,2007年2009年都曾有條件地開放過,2012年應該是最後一次開放台北機廠參觀了,因為台鐵預計在2013年1月開始搬遷台北機廠到富岡基地,新建築當然是新氣象,只是老空間帶有的歲月印痕和附著其上的記憶,都將灰飛煙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