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名為【心動EMU】的特展由兩位策展人黃建宏與張晴文所共同策劃,EMU是三個英文字的縮寫,分別為Electronic數位化-Mobile行動化-Ubiquitous雲端化,代表著數位時代三階段的演變,參展作品也以此為分類,在台灣的我們應該很能感受到這樣現代化科技的潮流與趨勢,展名同時也呼應了法文的emu(je suis ému-我很感動),或許就跟"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句廣告詞有著異曲同工的味道吧!不論是時勢造人或是人在創造時代,人性始終是無法被忽視的一種指標。
台北當代藝術館經營的很有親切感,館內皆可拍照,但不能使用閃光燈,票價也十分親民,一般門票只要50元,而每次在當代館特展的門票都有別出心裁的設計,這次當然也有小驚喜,就是可以玩刮~刮~樂~!!!!!!門票上印刷的展場區域平面圖底下還隱藏著一些資訊喔~
參觀當日導覽的主講人為吳達坤老師,另有策展人張晴文老師協助,兩位解說的非常詳盡又淺顯易懂,對參展藝術家也多所接觸,可以聽到一些關於藝術家的小故事還挺有趣的,是令人愉快的觀展經驗。此次的特展安排有許多場次在周末的導覽與講座,由於是當代藝術的展覽,若透過講解可以更加進入狀況,不然其實常會不太知道藝術家們所想表達的究竟為何?只能就表現形式以及不太能了解的內容探知一二,雖說觀賞者也是作品的一部分,但若能對藝術家的背景或想法有更深入的了解,看起展來相信也較能得到更多的樂趣與體驗。館方很貼心的準備有導覽的語音檔案(中、英文皆有)在電腦桌面提供下載,可用USB接頭的存取裝置自行備份。大眾所較熟悉的古典藝術(相較於當代而言)就算看不懂,至少會有些書籍、文章可供參考或查詢,而當代藝術還未經時間的歷練,書面資料相對不多,在呈現上的多元化,媒材的選擇及應用上也相當廣泛,包含的議題或內容更可能具備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時代意涵,觀眾不僅是視覺的接收,還包括了聽覺、觸覺等不同感官的運用,這樣子的有趣現象就如同現代生活般,選擇性變多了(但卻好像又存在了另一種限制?!),那麼,人的內在的精神世界是否也如同外在物質世界般的豐富呢?
-展覽內容-
此次的參展者共有25組/28位,皆為台灣當代藝術家,包含數位科技媒材與其他平面或立體等不同的創作類型,元老級與新生代都在內,展覽的主體視覺形象為深藍色的底,配上富有音樂性韻律感的線條,形成類似中國山水式的形象,但卻有著現代且平面化的色彩。一進入展區的長廊左邊,會看見一道名為<看不見的航道>,所投影出來的是一大個牆面的數位藝術發展史,用動態的方式呈現著台灣現代數位藝術家的姓名、年代,如同偉人傳記或歷史課本上所會出現的年表,令人覺得神奇的是,這就是我們所生活的時代,是正在發生或不久前發生的事情,而這些人(或是我們自己)正在創造著屬於這時代的歷史啊~
-蝸の節選作品介紹與感想-
(由於作品為數眾多無法在此一一詳述,官網有詳細資料可查閱各件展品資訊)
陳浚豪Chen Chun-Hao<臨摹北宋郭熙早春圖1072><臨摹五代巨然萬壑松風圖980>
正對大門的展間,左右牆上掛著直式長型的山水畫作,乍看之下就如同中國傳統山水畫,但卻是由一根根突出的工業用小蚊釘在畫布上所釘出來的,藝術家用了一個有趣的觀點來呈現"臨摹"這件事,原作皆為中國經典大作,相信學藝術的人大多都曾做過"臨摹"的學習或訓練吧,而重點就是,要能臨摹出與被臨摹的對象越像的作品越好,最好能一模一樣,分不出哪個是真品才好,東方傳統也一直保留著如此所謂正統的方式在教育學生,後代畫家要花長時間的功夫在臨摹前朝古人的畫作上,但在臨摹到一定的程度之後,是否"創新"也已被消磨殆盡了?便再也產生不出更具新意的創世紀之作?而能流傳久遠的經典之作的產生,不正是最需要創新的能量嗎?這是個有趣的問題,藝術家以兩幅傳統山水的形象,選擇了另一種不常出現在藝術品上的媒材-工業用的蚊釘,以投影的方式確保構圖比例、位置的精確,似乎作畫過程也如同現代工業生產般的機械化,用釘槍一根根將蚊釘釘出山水樹林的深淺與明暗,形成出別有一番風味的現代山水畫,而它所帶出意涵也令觀眾能有一番深思,或許教育又何嘗不是需要創新的一件事呢?英國在二次大戰後經濟衰敗,政府對教育的態度開始正視,官方體認到教育才是發展國家競爭力的根本啊~應該投注最大心力與資源去提升全國人民的素質,而台灣這小小島國,最大的資產不就是人民嗎?能讓台灣立足國際的應該是能夠代表著深度文化內涵或台灣精神特質的人們吧~
吳季璁Wu Chi-Tsung<水晶城市002-漂浮><雨景>
藝術家自行製作出的投射燈與動力馬達旋轉設備(相當厲害!!!現在的藝術家真的是不一定只會畫畫啊~),在直立的牆面上放置了大小不同的長方體塑膠盒,根據投影燈轉動的角度,所照射出不同角度的影子會在白色牆面上隨之旋轉,形成一種幻境式的城市空間,透明的盒子所映射出有波紋的影子,感覺不是那麼真實的視覺效果,而盒子本身也是透明的,像水晶般有反射性的光芒,在燈光偏暗的展間中營造出一種神祕的氣氛,而投射燈光緩慢的轉速與圓形的旋轉方向,也像是催眠般地引人進入這魔幻城市中。
相對應的另個牆面播放的則是一段錄製下雨天窗外景色的影片,有雨珠很有氣氛的不斷滑落著,而窗外的橋啊、車啊,正是我們所熟悉的台灣街道,明知雨滴是往下滑落,但看久了卻有種水往上走的錯覺?
一個實景(影片內容為實景,但也可說貼至於牆面的塑膠盒子更是為實際的存在。)與一個虛景(影片其實為某種程度的虛幻影像,而透明的盒子與光影亦可視為虛景。)的呼應還頗具中國式的詩意,與佛教經典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觀點,似也略有所同?
賴火旺Lai Ho-Wang(特邀學者)
一位活耀於網路世界中,對未知生物進行科學研究的權威人士,人稱火旺教授,策展人解釋,為何此次展覽會特別邀請這位在虛擬空間極具有代表性的學者參與,是由於火旺教授在網路上的地位非常有份量,他所經營這塊領域的態度以及研究的方法相當科學且嚴謹,這樣的本質,與藝術家在進行創作的精神不正是相當切合嗎?火旺教授為展覽編輯了一份特別的小刊物,可在展間沙發坐下來仔細閱讀,也可攜帶離開,像小報紙式的刊物刊載的都是未知生物的範疇,也包含圖片在內,是相當富有研究精神的一件作品。同一展間另有兩張桌子,上面放置了關於數位藝術的眾多書籍,腳痠的話也可在此停留,稍作休息。
整個展覽場地包含兩層樓,一、二樓的長廊牆面也都有作品。二樓的長廊直通展區的最後一個挑高大空間,有眾多的作品擺置在一起,有聲的、無聲的,相當多資訊齊聚在裏頭,有影片、MTV、集換式遊戲卡片、大型立體作品......根據策展人的描述,長廊就像個隧道,直通到一個大太空艙,而這個大場域裡頭有眾多的作品與訊息,就像現在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你所選擇與觀看、吸收的,或許都只是其中小小一部分,每件作品都可花時間慢慢觀賞。
張明曜Chang Ming-Yao<集換式卡片遊戲:島國戰爭>
流行於現代兒童的集換式卡片遊戲,展品為一個電腦螢幕示範遊戲與印刷出來的實體卡片,卡片上的人物或功能隱含著時人與時事,頗有戲謔及諷刺意味,卡片圖案為黑白線條類似漫畫的風格,以遊戲的方式,用卡片上的角色遇到的事件與各項功能卡,或許也形塑出現今台灣社會的一番風貌,是遊戲人間或是現實與虛擬世界的界線原本就模糊不清?
豪華朗機工LuxuryLogico<天氣好不好我們都要飛>
藝術家與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企劃,加上全台各地國小學童共同合作完成,很陽光的一件作品,之前曾在松山文創園區的設計展上看到。由一隻海鷗不同角度飛翔著的著色圖稿,讓每個小孩畫出他們心中的色彩,有些甚至將海鷗改變形象成了不只是隻鳥,適用這些圖畫一張張串聯起來的動畫影片,加上地面上的大台座上有類似雷達圖般的圖案,可查詢到每張畫作的資料,豪華朗機工為一個四人組成的年輕藝術團體,每個人皆有不同專長,為了完成這件作品,總共走訪了全台多所小學,讓學童參與合作,總共有37,200張圖稿,而在每個班上完成上色之後,會直接將小孩的圖製作成小段影片,讓小孩明白他們的圖畫將會如何被呈現,這也是藝術家走進校園相當好的一個範例。
小孩與藝術原本就關係密切,將他們共同參與的作品與藝術家們的作品一同展出,若非要將藝術價值數字化的話,其外在跟內涵的價值,與在蘇富比拍賣會場上的藝術品所用數字表現出的價值,應該差距不大吧?連畢卡索一生都在追求如何像孩童那樣子畫 (畢卡索說 :「 我曾經像拉斐爾那樣作畫,但是我卻花費了終身的時間,去學習像孩子那樣畫畫」),大畫家知道兒童畫的可貴與原創性~
謝牧岐Hsueh Mu-Chi<回到年少輕狂時>
一首由藝術家創作與演出的MTV,背景為藝術家重回到高中就讀的美術班,當中出現的人物,除了藝術家本身、高中的學弟妹之外,還可看到當今藝廊、藝術界的有力人士皆在其中,展現出青少年對未來所懷抱的理想性,音樂本身帶著熱血與青春活力,用了非常現代的音樂形式,服裝也走Hi-POP風格,歌詞內容寫到了藝術家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與奮鬥經過,是件看起來令人感到十分輕鬆愉快與娛樂效果十足的作品,即使在電視上播放也不會顯得突兀。
這是藝術家對於現在監視錄影設備橫行霸道的一種無言的反抗。消費者到商店購物時,店員通常會讓顧客有相當程度的自由空間,可隨意觀看商品或觸摸,因為店家大都裝設有磁條感應門或是監視系統,並不怕東西被拿走,美其名是為保障雙方的權益。對顧客而言,在這樣的自由之下,是否存在著更大的不自由?就像是金開瑞所飾演的電影<楚門的世界(1998年)>中,從小就在大家注視下長大的主角楚門,從出生起,一切的存在對他而言是那麼的理所當然,而當有一天意外發現到,他所習以為常的世界不過是個被創造出來且受到監視的存在空間,那麼,所謂的真實是甚麼?自由又是甚麼?監控者與被監控者的主動性與被動性,是那麼的絕對嗎?
若手冊在沒有消磁的狀態下去到外面的商店,也有可能會引發警鈴大作,之後就會有店員上前關切,那麼,你可以出示此展覽手冊解釋。或許,觀眾的參與讓作品能擴及到更寬廣的範圍,也更能傳遞出藝術家想表達的觀念吧~
總體而言,若有時間花個大半日到現場觀賞,是個很不錯的體驗,也能知道現在的藝術家們都在做些甚麼啊~畢竟,已經不只是個藝術家會在畫室裡頭飢寒交迫,還是要燃燒自己持續創作,餓到需要好鄰居送麵包的時代了~
-參考資料-
吳達坤老師/策展人張晴文老師-導覽口述資料
<心動EMU>特展導覽手冊
<心動EMU>特展官方網站
台北當代藝術館經營的很有親切感,館內皆可拍照,但不能使用閃光燈,票價也十分親民,一般門票只要50元,而每次在當代館特展的門票都有別出心裁的設計,這次當然也有小驚喜,就是可以玩刮~刮~樂~!!!!!!門票上印刷的展場區域平面圖底下還隱藏著一些資訊喔~
-展覽內容-
此次的參展者共有25組/28位,皆為台灣當代藝術家,包含數位科技媒材與其他平面或立體等不同的創作類型,元老級與新生代都在內,展覽的主體視覺形象為深藍色的底,配上富有音樂性韻律感的線條,形成類似中國山水式的形象,但卻有著現代且平面化的色彩。一進入展區的長廊左邊,會看見一道名為<看不見的航道>,所投影出來的是一大個牆面的數位藝術發展史,用動態的方式呈現著台灣現代數位藝術家的姓名、年代,如同偉人傳記或歷史課本上所會出現的年表,令人覺得神奇的是,這就是我們所生活的時代,是正在發生或不久前發生的事情,而這些人(或是我們自己)正在創造著屬於這時代的歷史啊~
看不見的航道 |
(由於作品為數眾多無法在此一一詳述,官網有詳細資料可查閱各件展品資訊)
陳浚豪Chen Chun-Hao<臨摹北宋郭熙早春圖1072><臨摹五代巨然萬壑松風圖980>
正對大門的展間,左右牆上掛著直式長型的山水畫作,乍看之下就如同中國傳統山水畫,但卻是由一根根突出的工業用小蚊釘在畫布上所釘出來的,藝術家用了一個有趣的觀點來呈現"臨摹"這件事,原作皆為中國經典大作,相信學藝術的人大多都曾做過"臨摹"的學習或訓練吧,而重點就是,要能臨摹出與被臨摹的對象越像的作品越好,最好能一模一樣,分不出哪個是真品才好,東方傳統也一直保留著如此所謂正統的方式在教育學生,後代畫家要花長時間的功夫在臨摹前朝古人的畫作上,但在臨摹到一定的程度之後,是否"創新"也已被消磨殆盡了?便再也產生不出更具新意的創世紀之作?而能流傳久遠的經典之作的產生,不正是最需要創新的能量嗎?這是個有趣的問題,藝術家以兩幅傳統山水的形象,選擇了另一種不常出現在藝術品上的媒材-工業用的蚊釘,以投影的方式確保構圖比例、位置的精確,似乎作畫過程也如同現代工業生產般的機械化,用釘槍一根根將蚊釘釘出山水樹林的深淺與明暗,形成出別有一番風味的現代山水畫,而它所帶出意涵也令觀眾能有一番深思,或許教育又何嘗不是需要創新的一件事呢?英國在二次大戰後經濟衰敗,政府對教育的態度開始正視,官方體認到教育才是發展國家競爭力的根本啊~應該投注最大心力與資源去提升全國人民的素質,而台灣這小小島國,最大的資產不就是人民嗎?能讓台灣立足國際的應該是能夠代表著深度文化內涵或台灣精神特質的人們吧~
陳浚豪<臨摹五代巨然萬壑松風圖980> |
藝術家自行製作出的投射燈與動力馬達旋轉設備(相當厲害!!!現在的藝術家真的是不一定只會畫畫啊~),在直立的牆面上放置了大小不同的長方體塑膠盒,根據投影燈轉動的角度,所照射出不同角度的影子會在白色牆面上隨之旋轉,形成一種幻境式的城市空間,透明的盒子所映射出有波紋的影子,感覺不是那麼真實的視覺效果,而盒子本身也是透明的,像水晶般有反射性的光芒,在燈光偏暗的展間中營造出一種神祕的氣氛,而投射燈光緩慢的轉速與圓形的旋轉方向,也像是催眠般地引人進入這魔幻城市中。
相對應的另個牆面播放的則是一段錄製下雨天窗外景色的影片,有雨珠很有氣氛的不斷滑落著,而窗外的橋啊、車啊,正是我們所熟悉的台灣街道,明知雨滴是往下滑落,但看久了卻有種水往上走的錯覺?
一個實景(影片內容為實景,但也可說貼至於牆面的塑膠盒子更是為實際的存在。)與一個虛景(影片其實為某種程度的虛幻影像,而透明的盒子與光影亦可視為虛景。)的呼應還頗具中國式的詩意,與佛教經典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觀點,似也略有所同?
吳季璁<雨景> |
吳季璁<水晶城市002-漂浮> |
一位活耀於網路世界中,對未知生物進行科學研究的權威人士,人稱火旺教授,策展人解釋,為何此次展覽會特別邀請這位在虛擬空間極具有代表性的學者參與,是由於火旺教授在網路上的地位非常有份量,他所經營這塊領域的態度以及研究的方法相當科學且嚴謹,這樣的本質,與藝術家在進行創作的精神不正是相當切合嗎?火旺教授為展覽編輯了一份特別的小刊物,可在展間沙發坐下來仔細閱讀,也可攜帶離開,像小報紙式的刊物刊載的都是未知生物的範疇,也包含圖片在內,是相當富有研究精神的一件作品。同一展間另有兩張桌子,上面放置了關於數位藝術的眾多書籍,腳痠的話也可在此停留,稍作休息。
整個展覽場地包含兩層樓,一、二樓的長廊牆面也都有作品。二樓的長廊直通展區的最後一個挑高大空間,有眾多的作品擺置在一起,有聲的、無聲的,相當多資訊齊聚在裏頭,有影片、MTV、集換式遊戲卡片、大型立體作品......根據策展人的描述,長廊就像個隧道,直通到一個大太空艙,而這個大場域裡頭有眾多的作品與訊息,就像現在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你所選擇與觀看、吸收的,或許都只是其中小小一部分,每件作品都可花時間慢慢觀賞。
張明曜Chang Ming-Yao<集換式卡片遊戲:島國戰爭>
流行於現代兒童的集換式卡片遊戲,展品為一個電腦螢幕示範遊戲與印刷出來的實體卡片,卡片上的人物或功能隱含著時人與時事,頗有戲謔及諷刺意味,卡片圖案為黑白線條類似漫畫的風格,以遊戲的方式,用卡片上的角色遇到的事件與各項功能卡,或許也形塑出現今台灣社會的一番風貌,是遊戲人間或是現實與虛擬世界的界線原本就模糊不清?
張明曜<集換式卡片遊戲:島國戰爭>電腦螢幕示範遊戲 |
張明曜<集換式卡片遊戲:島國戰爭>實體卡片 |
藝術家與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企劃,加上全台各地國小學童共同合作完成,很陽光的一件作品,之前曾在松山文創園區的設計展上看到。由一隻海鷗不同角度飛翔著的著色圖稿,讓每個小孩畫出他們心中的色彩,有些甚至將海鷗改變形象成了不只是隻鳥,適用這些圖畫一張張串聯起來的動畫影片,加上地面上的大台座上有類似雷達圖般的圖案,可查詢到每張畫作的資料,豪華朗機工為一個四人組成的年輕藝術團體,每個人皆有不同專長,為了完成這件作品,總共走訪了全台多所小學,讓學童參與合作,總共有37,200張圖稿,而在每個班上完成上色之後,會直接將小孩的圖製作成小段影片,讓小孩明白他們的圖畫將會如何被呈現,這也是藝術家走進校園相當好的一個範例。
小孩與藝術原本就關係密切,將他們共同參與的作品與藝術家們的作品一同展出,若非要將藝術價值數字化的話,其外在跟內涵的價值,與在蘇富比拍賣會場上的藝術品所用數字表現出的價值,應該差距不大吧?連畢卡索一生都在追求如何像孩童那樣子畫 (畢卡索說 :「 我曾經像拉斐爾那樣作畫,但是我卻花費了終身的時間,去學習像孩子那樣畫畫」),大畫家知道兒童畫的可貴與原創性~
左:豪華朗機工<天氣好不好我們都要飛>/右:謝牧岐<回到年少輕狂時> |
一首由藝術家創作與演出的MTV,背景為藝術家重回到高中就讀的美術班,當中出現的人物,除了藝術家本身、高中的學弟妹之外,還可看到當今藝廊、藝術界的有力人士皆在其中,展現出青少年對未來所懷抱的理想性,音樂本身帶著熱血與青春活力,用了非常現代的音樂形式,服裝也走Hi-POP風格,歌詞內容寫到了藝術家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與奮鬥經過,是件看起來令人感到十分輕鬆愉快與娛樂效果十足的作品,即使在電視上播放也不會顯得突兀。
黃博志Huang Po-Chin<我沒有罪>
最後一件在往出口樓梯間的作品也是個有意思的創作構想,若入場時有購買導覽手冊的話,在接近出口處有個消磁機,可先將手冊中的磁條消磁後再通過展場出口門,否則,會造成警鈴響起的窘境,當然,也可以選擇不消磁,就讓機器嗶嗶叫也行~這是藝術家對於現在監視錄影設備橫行霸道的一種無言的反抗。消費者到商店購物時,店員通常會讓顧客有相當程度的自由空間,可隨意觀看商品或觸摸,因為店家大都裝設有磁條感應門或是監視系統,並不怕東西被拿走,美其名是為保障雙方的權益。對顧客而言,在這樣的自由之下,是否存在著更大的不自由?就像是金開瑞所飾演的電影<楚門的世界(1998年)>中,從小就在大家注視下長大的主角楚門,從出生起,一切的存在對他而言是那麼的理所當然,而當有一天意外發現到,他所習以為常的世界不過是個被創造出來且受到監視的存在空間,那麼,所謂的真實是甚麼?自由又是甚麼?監控者與被監控者的主動性與被動性,是那麼的絕對嗎?
若手冊在沒有消磁的狀態下去到外面的商店,也有可能會引發警鈴大作,之後就會有店員上前關切,那麼,你可以出示此展覽手冊解釋。或許,觀眾的參與讓作品能擴及到更寬廣的範圍,也更能傳遞出藝術家想表達的觀念吧~
總體而言,若有時間花個大半日到現場觀賞,是個很不錯的體驗,也能知道現在的藝術家們都在做些甚麼啊~畢竟,已經不只是個藝術家會在畫室裡頭飢寒交迫,還是要燃燒自己持續創作,餓到需要好鄰居送麵包的時代了~
-參考資料-
吳達坤老師/策展人張晴文老師-導覽口述資料
<心動EMU>特展導覽手冊
<心動EMU>特展官方網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